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近年来,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亳州市谯城区着力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解决城市治理“顽瘴痼疾”,让文明创建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咱们实施工程人员辛苦啦,真的感谢你们为小区环境改善作出的贡献!”日前,市区临漳家园小区居民代表怀言把一面锦旗送到魏武国控集团工程部项目负责人陈跃文手中,说出了小区居民的心声。
今年以来,谯城区不断加大城市片区改造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升级。
谯城区老城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历史欠账较多,背街小巷和老旧家属院路面坑洼不平,雨污混流,下水管网淤积,雨天积水和污水外冒问题严重,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今年以来,谯城区以片区改造为抓手,以实用健全为目标,多点打造特色生活街区,加强完善城市功能。先后投资1.32亿元,对5个片区及周边区域做改造和提升。整体工程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进场施工,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为民办实事,百姓记在心。今年以来,创建部门和实施工程单位已收到锦旗14面,广大居民群众对创城工作交口称赞。
2023年是亳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周期的第三年,谯城区作为创城的主城区,继续聚焦城市建设与管理提升,突出市民文明素质培育,按照“1+3+15”创建工作总思路(“1”即严格对标测评体系这一根本,“3”即持续抓好网上申报、问卷调查和创建动态管理措施工作,“15”即高质量开展15项系列专项行动),对老城区基础设施进行整修,改善群众生活出行条件,维护公共设施,规范疏导各类秩序,做好美化、绿化、亮化工作,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谯城区文化巷是魏武大道到魏园路之间的一条小街巷,原来人行道的道路结构为面包砖、水泥混凝土。今年5月初,文化巷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半个多月后,完成改造的文化巷焕然一新,人行道整洁美观,排水顺畅,居民出行方便。同时,对文化巷附近的十几条背街小巷也进行了整修。
文明始于内心,创城重在行动。在创城工作中,谯城区注重发动群众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和谐佳苑小区,保洁人员正在清理河塘上的垃圾和杂物。在岸边,几名群众正在帮忙捡拾垃圾。
谯城区文明办主任刘传玖说,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小习惯的过程。近年来,谯城区以文明创建各项活动为载体,大力动员社区志愿者走到群众当中开展宣传,营造“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把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的理念送到了千家万户。
从2021年开始,谯城区积极投身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陆续实施片区改造项目33个,突出做好基础设施整修、公共设施维护、便民停车、公益宣传、街巷整治、小区改造、管线治理、市场规范等多方面工作。
整修道路,实现路面排水通畅。对890余条道路进行整修,对370余条街巷进行雨污分流,整修排水管网长度9.2万米。通过整修,道路平坦通畅,下水管道淤积问题得到解决。
出新立面,消除高空安全风险隐患。片区改造项目结合居民实际的需求,对脱落、空鼓、开裂的外立面进行整修出新,累计整修楼栋外立面14万平方米。
谯城区注重增设公共设施,生活功能更完善。结合居民需求和点位实际,建设了停车雨棚,更新了路灯。累计建设停车雨棚4600米,安装路灯2550盏。
围绕便民停车,谯城区因地制宜开辟了便民停车区域。对原有破损褪色的停车线进行出新,在不影响交通和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掘更多的停车区域,施划停车线余个。
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谯城区选取街头巷口,点缀了宣传栏、景观小品、公益广告和彩绘文化墙,宣导文明新风,培育文明行为,提升居民素养。目前,全区已设置公益广告400处、宣传栏178处、景观小品20处。
在实施片区改造工程时,谯城区将工程最大限度地辐射到老旧居民区和还原安置小区。对10个小区的地面、墙面、排水管网、分类垃圾桶、停车雨棚、健身器材、运动活动场地、地面停车位、地下车库、围墙围栏、便民信息张贴栏、路灯、绿化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整修维护。
在治理空中管线、打造美丽天际线方面,谯城区大力开展管线整治行动,分类整治老城区街道飞线乱拉问题,将具备入地条件的杆线敷设入地,暂不具备入地的杆线规整布置,确保架设美观有序。粗略统计,谯城区采取“四网合一”管线下地的方式,拆除废线万米,新铺设用户光缆线万米。采取捆扎、迁移的方式,剪除废弃线路,对杂乱的管线进行了规整,实现横平竖直,治理长度达43万米。
此外,谯城区还对城区4家农贸市场周边的基础设施短板进行整修;对6家专业批发商业市场的公共区域、道路、外立面、路灯、公厕、空中管线、消防设施进行整修和完善。通过整治,解决了市场原来黑乎乎、湿漉漉、脏兮兮的乱象,优化了环境卫生,改善了基础设施,加强了秩序管理,让群众采购和交易更加舒心,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更好去处。(文/图 刘景侠 张鹏)